营养卫生
贵州省国民营养计划(2018-2030年)实施方案简述
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、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,国民营养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。
近年来,我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,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。但仍面临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、营养相关疾病多发、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,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。为贯彻落实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、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营养计划(2017-2030年)的通知》(国办发〔2017〕60号)精神,提升全民健康水平,服务健康贵州建设,制定本计划。
总体要求
(一)指导思想
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实施健康贵州战略,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、优化营养健康服务、完善营养健康制度、建设营养健康环境、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,立足现状,着眼长远,分阶段和分步骤开展营养健康、营养改善、营养干预等重大行动,全面提升全省居民营养素养、显著改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。
(二)主要目标
2020年六个总目标:
1、降低人群贫血率。
2、孕妇叶酸缺乏率控制在5%以下;0—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%以上;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%以下。
3、农村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保持在5%以下;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;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减缓。
4、三级医院临床营养科建立覆盖率达到60%,二级医院临床营养科建立覆盖率达到30%;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达到80%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达到80%。
5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%。
6、全省95%以上的县(市、区、特区)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,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
2030年七个总目标:
1、进一步降低重点人群贫血率。
2、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较2020年下降三分之一;0—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0%。
3、进一步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;学生肥胖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。
4、三级医院临床营养科建立覆盖率达到100%,二级医院临床营养科建立覆盖率达到60%;住院病人营养筛查率达到100%和营养不良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比例达到100%。
5、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5%。
6、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8克以下;居民超重、肥胖的增长速度控制在10%以内。
7、全省实现98%以上的县(市、区、特区)保持消除碘缺乏危害状态,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水平。
七大策略
(一)逐步建立完善营养政策和标准应用。
1、加强营养政策制定。
2、推进营养标准应用。
(二)加强营养人才培养,推进营养能力建设。
(三)大力开展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。
1、落实监测任务。
2、加强食物成分监测。
3、开展综合评价与评估工作。
4、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。
(四)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。
1、大力推进优质食用农产品生产。
2、规范指导满足不同需求的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发展。
3、 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。
4、强化营养主食、双蛋白工程等重大项目实施力度。
5、 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。
(五)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。
1、加强传统食养指导。
2、开展传统养生食材监测评价。
3、推进传统食养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升级换代。
(六)建立营养健康数据共享平台,推动“互联网+营养健康”服务发展。
1、大力推动营养健康数据互通共享。
2、全面深化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。
3、大力开展信息惠民服务。
(七)普及营养健康生活方式,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。
1、提升营养健康科普信息供给和传播能力。
2、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多样化、常态化发展。
六大行动
(一)生命早期1000天(从怀孕至出生后2岁)营养健康行动。
1、开展孕前和孕产期营养评价与膳食指导。
2、实施妇幼人群营养干预计划。
3、提高母乳喂养率,培养科学喂养行为。
4、提高婴幼儿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平。
(二)学生营养改善行动。
1、指导学生营养就餐。
2、加强学生超重、肥胖干预。
3、 开展学生营养健康教育。
(三)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。
1、开展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和评价。
2、 建立满足不同老年人群需求的营养改善措施,促进“健康老龄化”。
3、 建立老年人群营养健康管理与照护制度。
(四)临床营养行动。
1、建立、完善临床营养工作制度。
2、开展住院患者营养筛查、评价、诊断和治疗。
3 、推动营养相关慢性病的营养防治。
4、 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。
(五)实施人群营养监测及干预行动。
1、 将营养干预纳入健康扶贫工作,因地制宜开展营养和膳食指导。
2、 实施重点人群营养干预。
3、 加强贫困地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防控,减少因食源性疾病导致的营养缺乏。
(六)吃动平衡行动。
1、推广健康生活方式。
2、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。
3、推进体医融合发展。
保障措施
(一)强化组织领导。
(二)保障经费投入。
(三)广泛宣传动员。
(四)加强督导评估。
相关文章
- 没有相关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