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卫生
2019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相关知识宣传(一)
一、什么是食品安全?
食品安全(food safety)指食品无毒、无害,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,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、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。
二、什么是食源性疾病?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?
食源性疾病,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、中毒性等疾病,包括食物中毒。通俗的讲就是“吃出来的病”,这些致病因素即有化学性、生物性的,也有动植物性的等。
食源性疾病是目前头号食品安全问题,其中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。
作为普通消费者,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、保障我们家人的身体健康?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善公众健康水平,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,提出具体而实用的健康指导——“食品安全五要点”:1、保持清洁;2、生熟分开;3、烧熟煮透;4、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;5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。
三、不合格食品是否意味着不安全?
这是媒体和消费者经常搞混的两个问题。要解释这两者的区别,还要先谈谈什么是不合格食品,什么是不安全食品。
食品合格与否,依据是国家强制性的标准,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就是不合格食品。不合格食品包括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、非安全指标不合格、限量成分超标和含有违禁成分等。进一步来说,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包括标签、标示不合格和含量不合格等。不合格食品的出现主要是部分生产企业缺乏责任心,商业道德不强导致的。
食品安全不安全,依据是有没有损害健康,要靠科学家做风险评估来得出结论。因此可以看出,不合格食品和不安全食品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,但是二者不能划等号。其中,不合格食品中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。比如加了柠檬黄的馒头,即所谓的的“毒馒头”,确实是属于不合格食品的,是违法的,但是不会损害健康,不是真正的“毒食品”。因此不能将超标食品等不合格食品误读为不安全食品。不合格食品并非是不安全的。食品生产企业应该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生产出符合标准的、合格的、安全的食品。
四、家庭防范食品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?
(1)要购买没有污染和杂质、没有变色及变味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,不买已知被污染的食物。
(2)生鱼生肉应在低温下保存,买回后若超过两个小时才烹调时宜先放入冰箱,不要图省事。
(3)要买消毒牛奶,不使用未经加工的牛奶。
(4)易腐败的食品要随买随加工,加工过的食品最好尽快吃掉。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,危险性就越大。
(5)做饭前要把手洗干净,中间转而做另一种食品时最
好也要洗手。
(6)菜刀、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,切生熟食品的菜刀和菜板应分开。
(7)尽量用封闭的容器装食物。
(8)当准备食用已存放一段时间的食物时,要将食物再
次加热到100℃以上,加热透再食用。
(9)饮用洁净的水,把水烧开后再喝。
(10)及时将厨房里的垃圾清除、扔掉。
相关文章
- 没有相关内容!